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解析
柯尔伯格采用的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出了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1)前世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世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相关试题
______ 指空间上的接近、时间上的连续、形状上的相同、颜色上的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完成的。
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条件是()。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使用的归责原则是(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题2分,共26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壬寅学制颁布于__________年,壬戌学制颁布于__________年。
学习熟练程度达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都不可缺少的因素是()。
从下面的案例材料中,分析该教师遵循了哪些教学规律?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是()。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