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师说》
正确答案 :A C D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著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并不是出自《学记》、《大学》、《师说》。因此,A、C、D三项表述错误。故A、C、D项符合题意。 B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CD。
相关试题
55.调控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
15.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贾德以三山实验说明了原理、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 )
2.某教师在教学生电灯泡的工作原理时,给学生介绍了爱迪生超乎常人的意志努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体现了( )。
42.教学工作中,备课是起始环节,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
3.章老师为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意见,但是校长认为其挑战了自己的权威,便对其实施打击报复。这侵害了章老师的( )。
三、判断(共20题,每题1分。)41.知识越多,能力就越高。( )
58.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所有定势都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
34.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要的道德感是( )。
19.正在书房里认真学习的王洪同学,突然被窗外的爆竹声吸引,于是望向窗外,欣赏着烟花的美景。这属于注意种类中的( )。
28.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