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D
验证假设
正确答案 :A B C D
解析
问题解决的历程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发现问题、理解和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相关试题
5.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此种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是( )。
3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 )。
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中的( )
3.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24.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后,他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 )。
3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指教师职业角色的( )。
56.小楠先拿,小楠说:“我要这杯多的。” 小熏在旁边说:“其实两杯是一样多的。”根据两姐妹的回答,可以判断出小楠和小熏分别属于(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9.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 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实例说明了( )。
52.(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14.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便不再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