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解析
“高考加分”应减少锦上添花,增加教育公平。 正如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言,“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或者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们。”这个观念就是要按平等的方向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用对待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差异化手段达到教育公平的目标。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政策,其制度善意就是为了“弱势补偿”。 然而,在现有的高考加分政策中,除了“弱势补偿”的项目以外,还有一些激励性项目。如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以及备受争议的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加分。这些加分政策尽管有一定的制度善意,却在执行中凸显出重重弊端,严重地损伤了教育公平。 一方面,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本上的鲜明反差,让农村孩子通常难以享受高考加分的制度体恤,高考加分在某种程度上沦为城市孩子的“变相福利”;另一方面,高考加分事关孩子的命运和前途,导致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地争取高考加分,托熟人、找关系,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层出不穷,既破坏了教育公平,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更为关键的是,“激励性加分”不仅会导致教育走偏,也会陷入重复性激励的误区。以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为例,孩子们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高考再加分何尝不是一种重复性的“谬赏”?正是因为高考可以再加分,奥赛才会让不少学生和家长身不由己地裹挟其中。这样的高考加分导致资源集中在那些拥有较多资源的人们身上,即使打着“奖励”的旗号,也会形成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平。 高考加分作为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做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进行“弱势补偿”,见证着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而减少重复性奖励的高考加分,有助于守卫教育公平。当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社会流动才会加速,整个社会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
相关试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证”
( )在其《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白板说”。
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了( )。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33.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下列关于公文格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法律上所使用的“人”指法人,不包括自然人。
一个生活在山林茂盛地带的部落,会较早发明和掌握狩猎的技术,一个生活在平原地带的部落,会较早发明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而生活在洪水容易泛滥成灾地带的部落,则会被迫去摸索治理水害的办法。这体现了教育起源说中的( )。
46、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分为哪几个层次( )。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现象有( )。
教师使用教科书应做到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知识、技能体系,使学生也要理解和大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