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10%
B
9%
C
8%
D
7%
正确答案 :D
解析
3.【答案】D。 【解析】2010年大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2000年增长的人数为11379-10643=736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736÷10643×100%≈7%。
相关试题
11.当前,保密工作“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尖锐复杂期、转型升级期、战略机遇期。
93 一位德国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他向一组6个月大的婴儿展示尺寸和颜色相同的图片,其中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花朵或鱼类,另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蜘蛛或蛇。结果发现,当看到花朵或鱼类的图片时,婴儿无明显反应,而当看到蜘蛛或蛇的图片时,所有婴儿的瞳孔都明显变大。因此,这位科学家认为,人们对危险动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学习。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
9.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得到表扬等精神鼓励的员工比很少得到表扬的员工的生产效 率高,而评价生产效率的客观标准包括承办工件数和工件的复杂程度。这表明:多进行 精神鼓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4.2010年受教育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了( )。
68.依据《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罪犯不得假释( )。
47.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每题1分,共5分)1.在讨论留守儿童问题时,有些学者将其归咎于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因素,强调亲子分离,但无论是历史上的走西口、闯关东之类的人口国内迁移,还是下南洋形成的人口海外迁移,都曾产生大量留守儿童。明清时期,徽州商人大量外出经商,其家乡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而由城市化产生的留守儿童,在近代的浙北、苏北等地也早就初具规模。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公共议题呢?这不仅因为其规模日益庞大,更因为乡村社会发生嬗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育人环境。在通往现代化、城市化的路途中,乡村社会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乡村文化衰落了。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7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称为:
某教育机构对一所高中全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成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 现:相比于喜欢大量做习题的学生,喜欢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语文成绩更好。因此 该机构认为,阅读比做习题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机构的观点?
10.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导者,2018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强调,新时代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付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一论述 ( )①表明全球环境治理的价值共识已经形成②反应中国拥有全国环境治理的话语主导权③彰显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活动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表达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的责任担当
14.( ) 对于 网球 相当于 咖啡 对于 ( )
4. 长江上游的A港与下游S港相距270千米,一轮船以恒定速度从A港到S港需6.75小时,返回需9小时。如果一只漂流瓶从A港顺水漂流到S港,则需要的时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