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
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
C
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D
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分析有误,一是“连长……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于文无据,从连长后面的慷慨陈词可以看出,他更有可能原本就认同抗日的,这样他的突然转变才更符合人之常情,所以说他“彻底改变立场”也是不对的。另外,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视死如归的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 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31.正在上课时,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他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第二部分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括号里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15.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被称为由盛唐到中唐过渡的集大成诗人是( )。
五、写作(共15分)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绝望极了,认为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看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6.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
9.提倡“问题小说”并创作最力的新文学社团是( )。
59.某中学王老师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优的条件。王老师的做法违反了下列哪一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部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影响。
4.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