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37%
B
44%
C
51%
D
58%
正确答案 :C
解析
C 【解析】一般增长率计算。由表格可知:2016年该市上划中央收入47.57亿元,同比增收16.02亿元,所求增长率为略大于=50%。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官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到了秦朝时,在文书上玺印封缄,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已是普遍的一种做法。到了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为把守关隘的比喻词。《后汉书隗嚣传》记载:“(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说明守关如封泥,应小心翼翼,不得有一丝疏漏。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没有什么是______的。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运和倒霉都不可能持续很久。对于______情况,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厄运就会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你生活的海岸上忽起忽落拍打不停。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7.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和乙同时对某初创企业投资10万元和20万元,分别获得该企业x股和2x股股份。一段时间后乙售出其所持有的股份,之后企业估值又增长了2倍,此时甲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获利比乙高50万元。问乙在本次投资中获取的利润为多少万元?( )
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等著作,除部分____________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__________,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此书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___________记录。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26.通过光谱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几亿光年以外的微量元素。观测范围已经很庞大了。因此,在我们可以观测的范围里,应该具备宇宙中最普遍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应该产生宇宙中最普遍的物质。当然,宇宙中肯定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环境和物质,但是这种环境一定不是普遍的,一定是非常稀有的。假如这样的环境不稀有,那么在地球的附近就一定能够观察到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物质,而且,在这些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特殊物质,一定是不稳定的,存在时间极短或者存在条件极其苛刻。假如这样的物质是稳定的,在100多亿年的宇宙历史中,他们一定会在整个宇宙中弥散开,从而被我们观测到。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83、英国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让两组志愿者分别玩益智游戏和观看关于跑车的纪录片,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室内自行车耐力测试。结果,自认为筋疲力尽的第一组成员比第二组更容易放弃。然而,研究者却发现,两组志愿者的血压、耗氧量及心排血量之间并没有差异。由此可以推出: ( )
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懂得绝不能削足适履这一道理,然而,为了职业而改变性格的人却比比皆是。职业这双鞋,难道就真的需要用改变性格的巨大代价来适应吗?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这一日常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却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真正领悟到呢?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二、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按照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请开始答题:61.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起来,通过金属棒尖端放电,让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以保护建筑物免遭雷击。这种现象用于管理界被称为避雷针效应,指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领事态积极发展,即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的管理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与避雷针效应无关的是( )。
98.将东、中、西部地区按照2019年1~10月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从快到慢排列,以下正确的是:
102.研究人员将人体标本低温冰冻后,用工业铣床逐层铣切、逐层照相,输入计算机获取人体连续横断面图像,然后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通过计算机技术将采集的数据编辑成可解剖的数字人体,其断面与可解剖的整体人相结合,并且所有结构可以单独显示和旋转,实现了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有了这项技术,各国医学院学生再也不需要去做人体解剖实验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