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正确答案 :C
相关试题
56.小学生因把跌倒的老人扶起来而受到了路人的赞扬,内心感到非常自豪,这种情感是( )。
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两眼呆呆地望着老师一动不动而内心却在考虑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的学生其视、听、动作则始终随着老师从一个问题换到另一个问题。这两类学生分别反映了注意的( )
7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 )。
35.如果父母“前怕虎后怕狼”“左怕狗右怕羊”而不敢让儿童越雷池一步,那么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不利于培养儿童的( )。
100.班级同学对拿烟同学“孝子”“小偷”这种非彼即彼的讨论,缺少的是多向思维,发散意识,其中对发散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1.以上案例中,王老师坚持的教育理念是( )。
58.司马光砸缸体现的是发散思维的( )特点。
81.学生小雨利用寒假时间到老人院参加义工活动,又听说有免费的读书交流活动,考虑到寒假的时间,小雨决定参加一个,但具体参加哪一个,小雨无法决定,两个都想参加,此时小雨参加活动的动机冲突属于( )。
39.将相似性的信息(比如道德和品德两个概念)混淆,或者忽略两者的差异,这属于下列哪种认知方式( )。
17.卢梭认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天生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都是在后天不恰当的社会制度中养成的。因此他主张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卢梭的观点属于(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15.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80.在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中,( )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副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系列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忆的内容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路线把各个点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