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因材施教
B
循序渐进
C
抓关键期
D
扬长避短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因此,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要求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期。
相关试题
博鰲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至11日在海南举行。今年谈论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论坛开幕式发表重要主旨演讲。( )
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 )。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教育机智体现教师工作具有( )的劳动特点。
78.学生既是学习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倒摄抑制。
教师在教室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教室之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关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