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学科课程
D
经验课程
正确答案 :B
解析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与其相联的教育实践有: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隐含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结构等;其效果体现在政治社会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的习得、权力观念的形成、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
相关试题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56.小楠先拿,小楠说:“我要这杯多的。” 小熏在旁边说:“其实两杯是一样多的。”根据两姐妹的回答,可以判断出小楠和小熏分别属于( )。
7.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
3.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正在上课的时候,有人推门而入,大家不自觉地向门口注视,这种心理现象是( )。
12.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
25.现代教育家( )被称为“万世师表”。
3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37.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指( )。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二、单选题1.“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的教育理论。
15.桑代克的联结论主要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反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