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甲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招摇撞骗。甲成立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和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
B
乙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行驶20公里后,不慎撞死路人张某。因已发生实害结果,乙不构成危险驾驶罪,仅构成交通肇事罪
C
丙以欺诈手段骗取李某的名画。李某发觉受骗,要求丙返还,丙施以暴力迫使李某放弃。丙构成诈骗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
D
已婚的丁明知杨某是现役军人的配偶,却仍然与之结婚。丁构成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的想象竞合犯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事考帮答案】A。关于A项:牵连关系要具有类型化、通常性的特征,只有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在实践中经常结合在一起,才成立牵连犯。为了诈骗或招摇撞骗而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持该证件诈骗或招摇撞骗,(不具有高度伴随性、类型化、通常性等特征)不属于牵连犯,应数罪并罚。本案中,盗窃国家机关证件并不是招摇撞骗罪的必经手段,二行为之间不具有高度伴随性,不宜认为二者具有牵连关系,应并罚。故A选项正确。 关于B项: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不是对立关系。任何交通肇事罪都必然经历过“危险驾驶”的行为。从这一意义上看,行为人的行为既触犯了危险驾驶罪,也触犯了交通肇事罪。但由于行为人仅实施了一个行为,故只能适用重罪(交通肇事罪)。刑法第133条之一第3款规定:“有前两款行为(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严重的危险驾驶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完全可能同时触犯交通肇事罪,应择一重罪论处。故B选项错误。 关于C项:以借为名骗取了被害人的财物后,在被害人要求返还财物时,以暴力手段迫使被害人免除返还债务的,以抢劫罪论处即可。故C选项错误。【拓展】转化的抢劫罪:刑法第269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关于D项,重婚罪与破坏军婚罪之间属于法条竞合。法条竞合是必然的竞合,法条本身的竞合。故选项D错误。
相关试题
张某,在过10岁生日时,因喝酒与邻桌的王某发生纠纷,遂用酒瓶将王某当场打死,王某死亡的时间是当天的23点。依据《刑法》规定,张某应当负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免除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下列有关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表述正确的是( )
我国刑法一律不溯及既往。
张某外出时,在自己住宅装置了防盗装置,某日晚王某撬门侵入张某的住宅前被防盗装置击为轻伤,张某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取的是从新兼从轻原则。
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 )
以下不属于主刑的种类有( )。
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