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连续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别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感知觉在出生后发展迅速,其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
相关试题
14.小王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增加了他的家庭作业量,小王不开心,这里老师应用的是( )。
28.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最低学历是( )。
5.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这体现了教育的( )。
25.学生在学校中最重要的权利是( )。
26.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守法、执法和( )。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2.现代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13.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主要说明以下哪一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22.3岁前儿童的玩具、游戏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该观点属于()。
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 分)37.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23.小明认为,期末考试没考好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导致的,小明的归因方法属于( )。
10.班级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群体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