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肯定了人的认识具有预见性,人们并不需要事事亲自参加实践
B
彻底否认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因而是错误的观点
C
肯定了人可以通过加强内心自省,提高自我精神修养,达到对于规律的认识
D
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先天就有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句话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这是明显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故本题选B。
相关试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属于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
对不可知论予以最有力驳斥的是( )。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近些年来,每当遇到流行性疾病发生,医学专家都会表示可防可控、可治,不必过于惊慌,这是因为( )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仍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
以前发生火灾、水灾时,很多人手足无措甚至丧命,现在发生火灾、水灾时,很多人会利用掌握的防灾避险知识,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有人说“灾难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财富”。这句话的道理是( )。
8.《蒙娜丽莎》这幅画,在儿童眼里看到的是母爱,在情侣眼里看到的是甜蜜,在朋友眼里看到的是真诚,这说明( )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了,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和习近平提出的“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方法论上都体现的是( )。
19.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