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为了实现其稳定社会的良好愿望,杜威把既符合儿童的能力与兴趣,又体现现实生活情境的纺织、烹饪、缝纫、园艺、木工、金工等作业引入学校的课程。杜威认为,儿童和课程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只要把各门学科的知识回归至最初的经验状态并让儿童自己直接去体验,就能使儿童由起点走向终点。
相关试题
40.初中生小慧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次考虑多重假设,希望同时兼顾多个属性,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
22.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是相同的。
20.某校初一(1)班的班规规定“早读迟到者,罚做教室卫生一周”。该班同学李晓刚又迟到了,班主任找他谈话,李晓刚说:“班规是你说了算,又不是我同意的,我已经被罚了,你还找我干嘛?”可见,该班在制定班规时违背了( )。
9.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30.一次考试中,小兰由于发挥失常,班级排名降低了13名,为此她十分难过。为了安慰小兰,班主任张老师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小兰,老虎也会有打盹儿的时候,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已,你不要太在意了。”对于张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0.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是( )。
34.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48.教育部有权制定( )。
17.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 )。
7.14世纪,欧洲学校的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等,到16世纪,增加了地理和力学,17世纪,又增加了代数、三角、物理和化学等。这说明对教学内容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
26.权威性法学著作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一、判断题(共29个小题,每题1分,共29分)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教育的变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