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连续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环境、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同,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题干中,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指身心发展的差异性。C项正确。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性的具体表现包括:(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试题
6.《普通教育学》这本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那么以下观点中,哪些属于该著作的作者所阐述的教育观点( )。
29.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之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现象。( )
38.昆体良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模仿,理论,练习三段( )。
118.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 )。
46.人的发展需要经过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这表明人身心发展具有( )。
15.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形成了传统教学的三中心。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
52.我国重教历史悠久,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思想是( )中提出的。
124.我国古代《学记》中便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这些都属于( )范畴。
39.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的平民。( )
143.下列选项中教育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对应正确的是( )。
21.我国西周时期形成的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包括国学和私学两种教育。( )
105.“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