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由此可知,儿童发散思维具有两个增长期,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14.以下属于教师条件性知识的是( )
12.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会2—3岁的孩子有意识地谦让玩具几乎是不可能的。
7.义务教育阶段的全纳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每一所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域内所有儿童入学。
24.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反馈:学生做的好时,予以表扬;做的不好时,及时指出使其改正。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桑代克学习理论中的( )。
32.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成功至关重要,以下教师确定教育目标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是( )。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外教育的是( )
【不定项】8.对于小文这类留守儿童的教育,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
17.在小学阶段,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4.《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这说明权利关系主体对权利和义务都不具有选择性。
【不定项】7.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2.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永恒性。
36. 小明每次练习游泳时,都会想起换气要领”入水时嘴巴和鼻子同时出气,尽可能用力吹,达到吹出气泡的效果“,这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