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26
B
27
C
35
D
36
正确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 题干数列呈递增趋势,直接观察无规律,可考虑相邻两项做差后来寻找规律。 第二步:寻找规律 相邻两项做差,有:5-4=1,7-5=2,11-7=4,19-11=8,即做差后得到的新数列为:1,2,4,8,?,构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第三步:得出答案 可知相邻两项做差后,得到的新数列1,2,4,8,?中,?处的数字为16,因此题干括号中应填的数字为:19+16=35。 第四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试题
78.最受欢迎的电视广告中有一部分是滑稽广告,但作为广告技巧来说,滑稽正是不利之处。研究表明,虽然很多滑稽 广告的观众都能生动地回忆起这些广告,但很少有人记得被推销的商品名称,因此,不管滑稽广告多么有趣,多么赏心悦目,其增加商品销量的能力值得怀疑。这段文字最合适的假设条件是哪一个:
某公司38名员工一起去划船,共租了8条船,大船是6人,小船是4人。刚好坐满,则共租小船( )条。
3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传播,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世界塑造我们国家的文明、友好、开放、包容的形象。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
中国社会思想的活跃在很大程度上( )于中国民间智囊和民间知识分子的出现。
98.该市2014年三项专利中申请受理增量最多的是( )。
14.《贞观政要》中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17.关于法制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
43.64,49,36,25,16,( )
35.有没有法治思维,并不是看一个人熟背了多少法条,而是看其作决策、办事情、护权益时的行为。公权与私权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有很多交集点,因此无论是行使公权的公职人员,还是行使私权的每一个公民,首先要清楚公与私的界限,公权在行使中侵犯私权,就没有做到“办事依法”,而主张私权时损害公权的法定权威、法定规则,同样也不是“办事依法”。当前,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每一位公民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有没有法律依据,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久而久之,法治思维就会长到心坎上。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依然是我们的产业重心,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不可轻言让渡。然而,低端的传统优势急剧衰减,向着东南亚的又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在悄然上演。中国制造亟需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中强筋壮骨,向生产率的提升着力,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战略性高新产业出师未捷,很快便陷入产能过剩的泥淖。亟应跳出单一模仿型创新窠臼,打破核心技术“空心化”困局。更为紧迫的是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惊涛拍岸,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发展战略。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存在没有问题的国家。如果仅仅因为问题没有爆发,就不采取任何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那么矛盾就会越积越多,问题的“能量储备”也会越来越大,一旦爆发就是灾难性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18.下列情形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