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人类改造社会能力的加强
B
发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C
生产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
D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构,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打破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生产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试题
26.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次分配的是( )。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改变。( )
201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4909元,而2017年12月25日1美元兑人民币6.5683元。这表明( )。
我国采取按需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以下属于按资本分配的包括( )。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通货膨胀会降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引起出口下降,外汇储备减少,其后本币可能升值。( )
居民向要素市场提供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
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对受灾农民的补偿资金属于( )。
3. 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置的在政治和经济上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