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金标尺答案】C。本题考查刑法。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本题中,甲已经实施犯罪行为(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乙有急事未吃到有毒的饭菜)未得逞,故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A项: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题中,甲为了谋杀乙,在乙的饭菜中投毒,甲的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行,超出了“犯罪预备”阶段,故甲的行为不属于犯罪预备。 B项: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本题中,乙未食用有毒的饭菜并非是由于甲“自动放弃”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是因为乙有急事未吃到有毒的饭菜,故甲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
相关试题
22.处于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地位的是( )。
“十一”黄金周期间,某旅游团组织了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设计路线正确的是( )。
郭沫若在( )的纪念祠写下“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评价了此人在词坛的地位和政治抱负。
11.全面加强对口援疆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举措。北京和天津市对口援疆的是( )。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妨碍公务罪( )。
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其核心是( )。
14.哲学上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 )。
2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为其女能获得国外某知名大学的入学资格,应外国人G的要求,趁工作之便将单位保密室内一份国家机密级文件复制后卖给G,刘某的行为构成( )。
三、判断题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 )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 )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下列诗句与描写花卉对应正确的是( )。
5.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