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指导思想
B
表现形式
C
所调整的范围
D
实现的形式
E
调整的方式
正确答案 :B C D E
解析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区别表现在:①两者内容的确定性及其产生过程不同;②两者调整对象的范围有所不同;③两者调整方式和要承担的责任不同;④两者作用的性质及其实现的制约机制不同。故本题选BCDE。
相关试题
16.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
18.走进某校园,我们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制作的手工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嘉奖优秀学生的信息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主要体现了道德教育的()。
17.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8.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41.在教育法律规范中,确定法律调整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或基本价值取向,有“宣言性规范”之称的是()。
21.刘老师因经常上课迟到,学校依据相关规章制度给予其记过处分,并停发半年绩效工资,刘老师不服处理结果,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张老师的申诉不符合非诉讼的申诉制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不给予受理。( )
19.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班集体中,群体内部产生了责任依从关系,群体意识增强,此时班集体处于()。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的年龄是( )。
37.教师上课提问时,有的学生心中有答案,但是听到同学的回答后又开始怀疑自己答案的正确性,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教育的质的规定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36.“活泼好动,行为迅速而坚决,但有时表现为缺乏忍耐与毅力。”这是属于()气质类型。
14.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