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
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
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
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A D
解析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成立共同犯罪,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共同故意犯罪不仅是共同实施故意犯罪行为,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也构成共同犯罪。本题中,“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这就表明甲与乙在犯罪预备阶段有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是故意杀人的共犯。可以排除B选项。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行为意味着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将单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行为割裂开。如果共同犯罪中的一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达到了既遂状态,也就意味着所有共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也达到了既遂状态。本题中,甲和乙共同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实施阶段,甲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参与,乙继续在甲和乙的共同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并达到了既遂状态,甲作为共同犯罪人,其行为也自然达到了既遂状态。因此可以排除C。故本题选AD。
相关试题
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则( )
利害关系人对经行政复议的案件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 )
下列有关我国刑事诉讼执行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被告张某因不满原告李某提出的诉讼请求,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对该案的处理,人民法院的正确做法是( )。
某市化工厂排污造成河流污染,致使该市某区自来水一时无法正常使用,市民不得不购买矿泉水作为生活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该市市民的损失,有资格作为民事诉讼原告的是(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是( )。
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表述的诉讼参与人的是( )。
下列有关民事诉讼申请再审程序,表述错误的是( )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
秦某带着8岁的儿子买肉时,与摊主发生争执,继而互殴。秦某被摊主用刀背打击造成面部骨折,脑部受损。如该案进入诉讼程序,秦某的儿子属于( )
下列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共同诉讼人“的表述,最适当的是( )。
甲被控故意杀人罪,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