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可以类推适用法律条文进行处罚
B
量刑的自由裁量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突破
C
对未成年罪犯定罪量刑的特殊规定是对平等原则的突破
D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故本题答案为D。 A项:《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B项:刑法的内容含有较强的技术性,而技术性较强的法律又不宜规定得太详细,这样就需要既有专门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的司法人员去处理具体的技术性事务。对有罪之人根据其所犯罪行的具体情节等情况进行量刑裁判,正是这样一种技术性法律事务。法官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某一确定犯罪,有一定的量刑裁量权。但这种自由裁量权必须在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上合理地行使,否则也会导致不公正的结果。 C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不具备承担责任能力,对他们给予特殊保护,体现了对他们的关爱,也是平等原则的真正体现;从长远来看,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
相关试题
下列人员的回避不是由人民法院院长作出决定的是( )。
写作:根据以下几则材料写一篇不低于 800字的议论文。材料一于敏,中国氢弹之父,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1949年优异的成绩北大毕业,同年考上北大研究生,1951年顺利毕业。放弃了自己熟悉的基础理论物理学研究,投身到祖国原子弹开发,核物理的研究中。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从 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 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 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 2015年 1月 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材料二刘涛,80后北大优秀,毕业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积累,成为了湖南临澧县副县长。34岁的他年轻有为,事业蒸蒸日上,可是就在所有人都羡慕其年轻有为的时候他确放弃了公务员的职位,到老家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记者采访他,他是这样回答的: ”现在不缺公务员,但农村却非常缺人。一个县副县长有七八个呢,但对我老家的农民来说,能带领他们搞农业致富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材料三2013年 1月哈尔滨面向社会招聘 448名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工人,引来了近万名考生报考,其中有统招研究生学历的近 11人,其中有 7名研究生被最终录取。事业编制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追逐这个平时并不为多数人看重的工作?改革开放 30年后的今天,为什么出现与当初体制内人员纷纷“下海”相反的趋势?大学生热衷体制内职位会给当今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其中一名王姓学生,她是这样回答的:”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公告一般不以公文行文的方式下发,而是通过( )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基层干部的楷模,中共中央组织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其采用的公文形式是( )。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
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是( )。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 )是指对公文如何办理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
联合行文,公文的成文日期以( )为准。
以下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
在经济过热时,总需求扩大,中央银行应当采取( )。
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378、0.492、0.314、0.408。依据这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