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B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
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确答案 :B
解析
【金标尺答案】B。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因材施教原则的内涵。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是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不仅仅要看这个人当前所做的事情,还要综合考查这个人过去所做的事情,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人做事是为了什么、心安于什么,这样大抵就可以相对客观地了解一个人了。只有充分了解一个人才可以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故B项符合题意。 A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会对学生产生示范标榜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试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3.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强调“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的教育家是( )。
中学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 )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主要标志是道德认识的提高。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的方法是( )。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属( )范畴。
46.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体现的是( )。
德育的疏导性原则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