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2克
B
4克
C
6克
D
8克
正确答案 :B
解析
韦伯定律是由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E.H.韦伯发现,韦伯—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题目中的数据可以得出C=2/100=1/50,故△Φ=Φ×C=200×1/50=4g。故答案B正确。
相关试题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打过几次针的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哭或躲避。这种现象属于( )。
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
受学校委托,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全面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 )。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并且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是( )。
某小学老师韩某让上课讲话的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韩老师的做法( )。
(2)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下列有关创造性和智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我们学会的游泳、打字、滑冰、投掷等本领都属于( )。
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教室的小鸟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