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不能准确区分颜色
B
词义过渡泛化
C
对词的理解过于笼统
D
词汇匮乏,词义掌握不准确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造词”现象常见于3-5岁学前儿童的语言中。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儿童所掌握的词汇量太少,内容贫乏,且对词义的掌握不正确所致。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正确表述有( )。
23.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 )。
3.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53.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教师资的方法是( )。
50.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面部四肢较少,手掌、脚掌更少)的疾病是( )。
一、(每一题下面有多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60分)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 )。
父母是孩子交往最早的人,和父母的关系是子女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
幼儿园的开设为家长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社会的发展。
27.在陌生环境试验中,妈妈在婴儿身边时,婴儿一般就能安心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婴儿对妈妈的这种依恋类型属于()。
4.幼儿在4岁时回答他是一个好孩子的理由,他会说:“我很听话”“我上课很认真”。但在6岁时他的回答就会变成:“我对人有礼貌,上课认真,大声发言,还能帮助老师收小朋友的作业。”幼儿的回答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是( )。
19.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17.维果斯基提出“( )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