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学生的实际
B
教师的实际
C
社会的实际
D
教学内容的实际
正确答案 :D
相关试题
36.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说明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是在现有水平上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在未来很有可能被再次推翻。以上对于知识的理解更符合下列哪派的观点?( )
57.甲学校为庆祝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准备在节日当天开展教师宣誓活动。下列为甲学校准备的部分教师宣誓词,其中不恰当的是( )。
6.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此观点反映教育具有()。
84.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 )
23.李教授参观一所中学时,翻了翻学生课桌上的课本,问道“地下一千米比地面冷还是 热?”学生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旁边的任课老师急了,马上问学生们“地球深层是什么地质结构?”全班同学马上回答“是熔岩。”以上案例中,学生对地球结构的学习属于( )。
6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
7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 )
75.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33.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丽的道德发展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在听完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后,小丽可能的回答是( )。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 )
34.在直角三角形的数学中,老师呈现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
52.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如“16-8=8”,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给出得数,还要求学生学会“用十减”“减十加补”等两种以上的计算方式,这属于教育目标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