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新观点
B
认知结构
C
策略系统
D
价值体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5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41.儿童做加法时通过数手指、数苹果等实物或者借助“小木棒”等教具,说明其处于加里培林智力技能发展理论的( )。
14.小王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将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保持一致。他的态度阶段属于服从阶段。( )
13.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
27.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到命题学习水平。( )
53.下列对操作整合阶段动作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34.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见到了各种各样的杯子,掌握了“杯子”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学习方式是( )。
43. 在进行口算,阅读(默读)、构思、心算时,智力活动可以使这些思维过程比实际操作快得多,这体现了智力活动具有( )。
103.皮亚杰采用( )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54.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是( )。
17.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 )
25.从道德的认知发展来看,随之成长,儿童会越来越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