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解析
(1)案例中的实验体现的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反馈效应”。所谓“反馈效应”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能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馈对学习的作用,具有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的效果。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①反馈的内容;②反馈的频率;③反馈的方式。 (2)罗斯通过实验证明,在学习活动中,有反馈即知道学习之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其学习效果要好得多。第一组在前8周成绩最好而后8周成绩直线下降的原因就是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反馈。而且,即时反馈即每天知道其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大。第二组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就是因为始终只受到远时反馈。 (3)这个效应提醒我们,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对于别人的活动必须及时地反馈调节。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即时地搜集和评定活动效果,如观察交谈、现场提问、效果评价等,然后及时反馈信息,随时调节活动过程,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必马上实施惩罚性的方式,而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疑难,不使问题累积。
相关试题
学生不良的性格特征会阻碍其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应以观察和模仿作为活动的先导。
我们专心致志看书时,对周围的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由于正诱导。
控制和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对无意注意的产生作用更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是( )
教师职业道德内在要求是关爱学生。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
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这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
在游戏中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与人相处,这有利于幼儿( )
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著作是( )
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