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课程计划
B
教学目标
C
课程标准
D
教科书
正确答案 :A C D
相关试题
21.在讨论中,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学生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教师无需调节,可静待其通过争论得出结果。( )
1.新课改强调的是发展性评价,倡导改变原本只注重成绩的终结性评价。( )
35.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特定的政治关系。
9.下列现象中能导致感受性提高的有( )。
6.教育方法的选用主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对象特点来考虑,不能掺杂教师个性风格、特点等因素。( )
33.下列不属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是( )。
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指的是( )。
5.程序性知识学习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即( )。
25.小刚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为自己的学业负责,他认为如果课程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就不能掌握这些课程的知识,所以学校应该把所有课程的选择权移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而非学校来安排固定课程,小刚设想的这种课程体系缺点在于( )。
埃里克森的自卑感对应的是( )。
1.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下列属于有意义学习必备条件的有( )。
1.诸子百家中,( )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