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讲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对学生的问答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B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C
对谈话的内容、提问的对象等作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D
所提问题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当,富有启发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解析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①提问要适合学生程度,有启发性;②问题的表述方式应通俗易懂,含义明确,便于理解;③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逻辑联系;④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谈话要有计划性,并拟定出谈话提纲;⑤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不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要有明朗的态度。
相关试题
学生在掌握金属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金属铜和铁的具体特征,这种学习称作( )
17.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59.由苛勒所做的( ),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54.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中,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依据动机,认为有利他动机的就是好的,有利己动机的就是坏的,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
6.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14.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便不再起作用。( )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7.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15.桑代克的联结论主要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反射律。( )
三级课程管理是学校、老师、学生三级共同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2.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此种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