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差异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人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C项:阶段性即在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D项:差异性强调个体的个别差异性,强调要因材施教。故本题选B。
相关试题
35.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最低的是( )。
教学目标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
24.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后,他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 )。
23.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他们的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IQ超过( )的人属天才。
28.教育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形式,即( )。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是下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哪一项要求?( )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41.简述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3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是( )。
二、判断简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上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无论正误,均要说明理由。)31.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 )
6.(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归纳法,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