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所以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B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工作不能“一刀切”
C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
D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所以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正确答案 :D
解析
【答案】D。
相关试题
18.我国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落后封建思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女子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在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中,白家女子白灵却能够进入城里的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可能会跟男生成为同班同学。那么在我国男女成为同班同学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一年?( )
21.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42.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
49.关于智力群体差异不正确的是( )。
84.下列教学活动中不属于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是( )。
52.有个6岁的小女孩,从小喜欢音乐。她母亲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给她买了钢琴。家长规定每天要练习很长时间,并限制了她游戏、外出的时间。这种过分的压力引起了小姑娘的反抗,她将自己的手指弄伤,最后竟毁坏了钢琴。这个事例说明( )。
57.联想、类比等学习策略属于( )。
92.用韦纳归因理论分析此材料,正确的选项有( )。
83.数学老师举例“某数加上10,减去7,乘以3,除以5,等于12。这个数是多少?”的解题可以从12入手,在从后往前推算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同原来相反的运算,比如原来加的,运算时用减,原来减的,运算时用加;原来乘的,运算时用除……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40 分。以下每一-道题有 A、B、 C、D 四个备选答案,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中选择最佳答案,多选、错选、不 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填写在本卷上无效。 1.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6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