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德育根源
D
德育大纲
正确答案 :B
相关试题
70.我国对学生义务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律( )。BBB
88.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始终强调把( )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36.某校15岁的学生林某放学回家途中,与同学肖某发生争执,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肖某捅成重伤,对此事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32.某学生的某个奋斗目标没有实现,心理受到严重挫伤,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让他转移目标,减轻了挫败感。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6.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角度看,当一个教师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那么,该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 )。
31.我们在欣赏《高山流水》的乐曲时,想象曲子所传递的表象这是( )。
22.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是( )。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
28.背课文时,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集中注意每句的意思、句子的衔接,进行反复试背。这种注意称作( )
材料三:在某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赵老师正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语文课,忽然有一只蜻蜓飞进了教室,安静的课堂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用眼睛盯着飞来飞去的蜻蜓,有的同学用书本偷偷地扑赶蜻蜓……蜻蜓飞出窗外,教室恢复平静后,赵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经历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写的很精彩,赵老师也满脸笑容。林老师是该校八年级的数学老师,他班上有一位学生汪明最近变得越来越不想学习了,无论是单元检测还是期中检测都有几门功课考试不理想。全班物理五人不及格有他,数学仅三人不及格也有他,林老师还用红笔在他的试卷上写评语: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其实,汪明同学也曾有过辉煌的成绩,小学曾经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校征文比赛中还获得过头奖,小学毕业成绩名列前十。然而,升入初中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能排到班上的三十名左右,渐渐的,汪明便丧失自信心,上课爱听不听,作业也马虎应付……85.针对上述两位老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39.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我将来做什么?”这类问题常困扰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她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