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适应现象
B
对比现象
C
后效现象
D
联觉现象
正确答案 :D
相关试题
75.小明想象力丰富,观察敏锐,思维灵活,这表现了他的( )。
39.将相似性的信息(比如道德和品德两个概念)混淆,或者忽略两者的差异,这属于下列哪种认知方式( )。
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两眼呆呆地望着老师一动不动而内心却在考虑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的学生其视、听、动作则始终随着老师从一个问题换到另一个问题。这两类学生分别反映了注意的( )
10.教育系统作为社会领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变革必将引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基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需求和挑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30.使一个人饥肠辘辘,他也会因为旁边有人而顾忌自己的吃相。这表明( )。
61.言语理解是人们借助视觉或听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言语理解的二级水平是( )。
66.同一班的学生,听同一节课,每个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 )。
25.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维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
7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 )。
51.有些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紧张之前已经保持的知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心理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60.小涛有时会感觉到自己被湮没在班级群体之中,自制力变得很低,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这种现象被称为( )。
79.举一反三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