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递增
B
递减
C
不变
D
消费的绝对数量减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金标尺答案】B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加的速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的,因此消费倾向应该是递减的,而储蓄则是递增的。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试题
9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99.古尔邦节又名(),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6日举行,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克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
49、王某潜入某局的财务室盗窃财物,打开保险箱后,柜中空无分文。王某的行为属于盗窃( )。
33.现有甲、乙两个水平相当的技术工人需进行三次技术比赛,规定三局两胜者为胜方。如果在第一次比赛中甲获胜,这时乙最终取胜的可能性有多大:
106.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包括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 )。
94.与2008年相比,2012年全国人口数约增加了( )。
32.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兴趣为基础、为____; 阅读兴趣又在良好阅读习惯的长期____下,不断强化,得以巩固。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1.“抓住了民情、民意、民生、民力,就抓住了行政的根本。”这里“行政的根本”主要体现了( )
54. 人们一谈到要培养儿童成长,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好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不少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三分之一,而非智力因素却占了三分之二。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112.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46、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43.下列哪种现象可能发生在技术发展的“挑战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