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目标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B
诊断性评价、相对性评价
C
常模参照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D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A
相关试题
8.一到寒暑假,各种“预科班”就报名火热,但教育专家指出:“不宜让学生过早接受超出其认知能力的知识。”这体现了在教学中应该遵循(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7.简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下列哪项行为不属于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 )。
7.在课程设计模式中,“泰勒原理”在组织学习经验时提出了应遵守的三个准则,是( )。
6.张老师要求学生参观动物园回来后谈谈各自看到的有趣的事,这种关注学生的创造反应形式的目标是( )。
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的要素是( )
22.妈妈上班后,哥哥要偷吃妈妈藏起来的巧克力,弟弟认为不能吃,否则妈妈回来后会批评他们;而哥哥认为可以吃,因为自己饿了,吃巧克力可以填饱肚子。由此可见,此时弟弟处于( )阶段,哥哥则处于( )阶段。
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 )。
38.简述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两眼呆呆地望着老师一动不动而内心却在考虑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的学生其视、听、动作则始终随着老师从一个问题换到另一个问题。这两类学生分别反映了注意的( )
39.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3.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后,老师和班级里的同学都发现,阳阳同学非常内向,不愿意与同学们交往和沟通,性格非常孤僻。由此可见,班级具有(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