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特征
B
态度所涉及的范围比品德大
C
品德是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条件
D
两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态度与品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体现在涉及的范围和价值的内化程度两个方面。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指的是态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在指向道德规范时显现出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称为品德。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从实质上看,态度和品德都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态度和品德都比较稳定。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态度和品德在价值上内化的程度是不同的。态度按从低到高的水平可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这些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只有当价值观经过组织且已成为性格的一部分稳定态度时,才能称之为品德。因此,态度是品德形成和改变的条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态度和品德从实质上看都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两者的结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试题
37.心智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称为( )。
23.大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学习主要是( )。
19.所谓服从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而在群体引导或压力下朝着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
39.“见者易,学者难”说明动作技能学习中( )的重要性。
113.教师在直观教学时,经常会运用变式的方法,其目的是( )。
21.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从他律到自律,从动机到效果,从片面到全面。( )
14.小王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将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保持一致。他的态度阶段属于服从阶段。( )
13.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
110.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下列属于认知失调的是( )
114.概念性知识对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学习“气温”“降水”等概念后才能学习“气候”概念,体现了概念性知识( )。
6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问题属于( )的问题。
25.“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