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量力性原则
B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启发性原则
C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因材施教原则
D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与古文的匹配。“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意思是:眼睛看了很多遍,还要再用手写一遍巩固一下,体现巩固性原则。D项说法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意思是:我们在致知上下功夫,只是随人着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去做。体现量力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意思是:教导他却不肯接受,即使强行告诉他也没有任何益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体现启发性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意思是: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试题
19.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的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的( )高。
30.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76.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以( )为主。
3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这两类是( )。
8.分组教学是为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提出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7.一名复旦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讲到:“记得小时候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时,还有比我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自学。”根据这名优秀毕业生的发言,他所描述的是( )。
4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的( )。
16.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定方法,在一次检测中,衡量是否达到了检测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来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
8.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73.下列行为中属于讲授运用不当的是( )。
6.数学老师想要测验学生应用题的掌握情况,在考试中却给大家进行了选择题的测验,最终结果得出大家的选择题掌握的都很好。这说明( )。
1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编班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