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逃避条件作用
B
回避条件作用
C
正强化
D
惩罚
正确答案 :B
相关试题
45.14岁的小刚多次触犯学校纪律,打架滋事,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并且屡教不改,按照( )的规定,父母或其监护人可以把其送至( )。
1.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狭义的教育。( )
对于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44.下面能够体现奥苏贝尔提出的“附属内驱力”的是( )
6.下列表述中,与古代不同时期的教育对应有误的是( )。
34.老师准备了两个形状相同的杯子,盛满相同质量的水。将其中一杯水倾倒在形状不同的水杯中,全部倒完后,因为另一个杯子较大,水没有倒满杯子,学生看到后觉得这杯水变少了。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此时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
24.“进退维谷”体现了动机冲突中的趋避冲突。( )
16.“智力”指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记忆力是智力的核心。( )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辐合思维。
7.“谈虎色变”体现了反射的原理。下列关于这一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8.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管理改革、教师待遇、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举措。以下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论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