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语言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经常存在的
B
当社会生活发展变化时,语言要素的变化比较明显
C
一般地讲,语汇变化比语音变化更明显
D
语言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受社会生活支配
正确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 文段提到“即使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显著变动,语汇、语音和语法都可能悄悄地起变化。”这说明语言要素的变化并非完全受社会生活支配。答案D正是文段的同义替换。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经常”在文中体现不出来,文中只说到语言要素有时并非等待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化,故排除。 B项,“比较明显”未体现,文中只提到“变化”,至于变化是否明显,不得而知,故排除。 C项,文中没有将“语汇变化”和“语音变化”做对比,只提到“语汇、语音和语法都可能悄悄地起变化。语汇的变化比较显而易见,语法的变化却细微些”,说的是“语汇变化”和“语法变化”情况,故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
相关试题
16.宪法的根本地位表现在( )。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昨天,某服装店正装与休闲装的总销售额为 7000 元,今天,该店正装销售额增长了10%,休闲装销售额减少了 8%,总销售额减少了 110 元,那么昨天正装销售额为( )元。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21.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改革更多地意味着改革者的担当:( )一片创新高地,开辟更多创新路径。
3.当前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共赢。()
35.有没有法治思维,并不是看一个人熟背了多少法条,而是看其作决策、办事情、护权益时的行为。公权与私权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有很多交集点,因此无论是行使公权的公职人员,还是行使私权的每一个公民,首先要清楚公与私的界限,公权在行使中侵犯私权,就没有做到“办事依法”,而主张私权时损害公权的法定权威、法定规则,同样也不是“办事依法”。当前,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每一位公民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有没有法律依据,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久而久之,法治思维就会长到心坎上。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99.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约为( )。
2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81.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倡导公平竞争和质量取胜,只有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是与之呈负相关变化的。 由此可知( )。
83.近年来,某些木匠也称自己为艺术家,但是家具的制作首先必须实用,木匠们在施展手艺时必须注重其产品的实用性,因此,家具制作不是艺术。以下最能支持以上结论的是( )。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角色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人们日常的活动所吸引,往往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在一些看似深刻的关于人的认识中不免存在着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
抽屉里有4种卡片,分别写有数字1、2、3和4。如果从中取出10张卡片,卡片上的数字之和是28,则写有数字2的卡片最多有(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