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形成
B
调整
C
变更
D
消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法律关系。 A项: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即形成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确立。比如,因委托培养合同的签订产生了用人单位与学校以及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指的是按照调整性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教育关系模式,主体的教育权利能够正常实现的教育法律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法律关系的变更指的是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变更,即主体、客体、内容的变更。主体变更是指主体的增加、减少和改变;客体的变更是指标的变化;内容的变更是指权利、义务的变更。符合题意。 D项: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的消灭,主体间权利义务的终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试题
9.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7.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并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14.依照奥苏伯尔的观点,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可能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有意义学习中存在迁移现象。
10.为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形成性测验。
46.下列关于教师申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3.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看,张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
22.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是相同的。
20.某校初一(1)班的班规规定“早读迟到者,罚做教室卫生一周”。该班同学李晓刚又迟到了,班主任找他谈话,李晓刚说:“班规是你说了算,又不是我同意的,我已经被罚了,你还找我干嘛?”可见,该班在制定班规时违背了( )。
11.同一堂课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了( )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8.小学数学老师在教除法时,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有12个馒头,每人吃了3个,能够分给几个人吃?每人吃2个呢?每人吃1个呢?每人吃半个呢?”该数学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2.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49.“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