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
荡秋千
C
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D
用一个词语造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境所引起,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选项中,“用一个词语造句”需要用到技能和思维操作解决问题,属于问题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回忆一个人的名字”属于记忆,没有序列性这个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荡秋千”不属于问题解决,因为其没有目的性、也没有序列性这个特点,也不需要认知的参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幻想自己是‘灰姑娘’”属于想象,没有序列性这个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57.在问题解决的历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 )。
103.皮亚杰采用( )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1.教师借助“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的方式辅助学生进行“休”字的学习,采用的学习策略有( )。
23.大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学习主要是( )。
13.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
110.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下列属于认知失调的是( )
18.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它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 )
1.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27.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11.测验时学生越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
1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
27.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到命题学习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