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教师应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指导
B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
C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D
教师应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和稳定的情绪
E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多重角色
正确答案 :A B C E
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该案例,教师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了 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相信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C 两项说法正确。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该案例也很好地体现这一点,B 项正确。 案例中,没有体现教师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稳定的情绪,D 项说法错误,排除。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扮演多重角色,E 项正 确。故正确答案为 ABCE。
相关试题
17.凹凸不平的路面有很多积水,3岁的锐锐踩积水坑,老师怎么制止也不听,于是老师就生气地说:“那你就一直踩个够吧!”锐锐一听,踩得更欢了。锐锐不理解老师的反话,是因为幼儿的理解具有()。
4.实用主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28.临近期末,小飞因为担心期末考试自己考不好,吃不下睡不着,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小飞的这种情况最可能是产生了()。
11.一个教师在课堂分组教学时,每组都有成绩水平分别为优、中、低三类学生,教师要求小组各自独立完成课堂任务。针对该教师的分组教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4.杜威认为,教育的手段与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把课程看作是()
22.母亲对于婴儿的成长漠不关心,很少与其互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与母亲形成的依恋类型更可能是()。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常常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8.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3.关于该老师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0.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
36.某校15岁的学生林某放学回家途中,与同学肖某发生争执,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肖某捅成重伤,对此事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9.晓川在学习蛙泳时,首先在泳池边观察教练如何游泳,紧接着在教练的指导下分别练习手部的划水和腿部的蹬腿运作。晓川的学习属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