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活动
D
个体因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个体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符合题意。 A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C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年龄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
47.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55.调控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
个别教育工作就是指对差生的转化教育。( )
59.开展微格教学是训练新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
58.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所有定势都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
12.夸美纽斯说:“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这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 )。
9.以问题为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的课程是( )。
10.下列关于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说法错误的是( )。
43.讲授法的缺点就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 )
65.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
42.教学工作中,备课是起始环节,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