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认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相关试题
60.除理想成分外,学校精神文化还包括( )。
77.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随笔:如果我的学生未来成为莫言,面对他,我将何言以对?这是我进行写作教学时始终恪守的原则,也常常以此鞭策自己。未来若有幸面对莫言式的学生,我们教师能否说,我们始终有局限,但一直在努力超越它,因为我们将切实推动写作根植于不断地促进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师生“活”在哪里,才能 “写”在哪里。这则材料意在说明( )。
59.有媒体报道,浙江省某校学生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拿着“方向盘”开始了“花果山旅游之旅”,奔跑中,学生们时而会因为遇上红灯“紧急停车”等待,时而会遇上拐弯身体倾斜向心而跑。到达目的地时,一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便在欢声笑语中得以完成。对于材料中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1.未成年人已经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74.我国心理学界通常把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 )。
72.教学的直观形式有( )等,它们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
4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
64.下列关于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 )。
32.新教师可以通过( )来获得近乎实际上课的经验。
4.德育过程的矛盾,指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36.某同学患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应对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