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应受刑罚惩罚性
B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主观罪过性
D
刑事违法性
正确答案 :A B 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 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刑事违法性,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故A、B、D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 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其中,“两高”目标是指( )。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意味着要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
党的十九大指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6.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24日。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我国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 )。
建设(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残疾、孤老人员的所得,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苏某欲将孩子转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上小学,学校要求其提供本人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他找到户籍地派出所,民警告知,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县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18类证明。考虑到苏某的难处,民警仍出具了证明,并附言一句:“请问学校,难道父母有犯罪记录,就可以利夺小孩读书的权利吗?”请结合案例,分析、评价学校和公安机关的做法。作答要求:论点明确,表达清晰,字数500-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