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问题情境
B
定势与功能固着
C
已有知识经验
D
品德
E
原型启发
正确答案 :A B C E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①问题情境。②定势与功能固着。③酝酿效应。④知识经验。⑤原型启发。⑥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故A、B、C、E四项符合题意。 D项:品德是道德品质,不属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BCE。
相关试题
44.小琪在学习了进位加法并进行大量练习之后,演算进位加法已经可以不再默念运算法则,而只要头脑中出现个别关键词就能进行自动化的操作,这说明小琪进入了心智技能形成的( )阶段。
6.心智技能区别于操作技能的特点有( )。
4.下列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32.小明在学完英语时态“过去时”的知识后,再学习“过去完成时”的英语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18.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它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 )
13.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
48.依据心智技能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这是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 )。
28.徐盛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的几个阶段中,( )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6.李强同学在学习《善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时,为了更好地记忆,他在背诵后,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的背诵。李强同学的这种方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15.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
6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14.小王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将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保持一致。他的态度阶段属于服从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