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重组性迁移
B
同化性迁移
C
顺应性迁移
D
特殊迁移
正确答案 :A
相关试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是冯特、铁钦纳。( )
9.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
21.在对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进行评判时,小明认为海因茨偷药是对妻子负责,是好丈夫的表现,所以他应该偷药。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18.儿童通过触摸电炉知道了烫的意思,在罗杰斯的看来,这是发生了( )。
32.王老师在撰写期末评语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学习风格进行了如下判定,其中判定有误的是( )。
根据麦克卡的观点,学习策略包括( )。
12.四岁的小迪克,虽然天生就没有四肢,但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他不但没有为此感到自卑,而且生活地很乐观,他努力地用嘴,下巴和肩膀代替双手。迪克乐观的态度、富有感染力的笑声,让大家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从小迪克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7.我国与日本都将小学入学年龄定为6周岁,这说明学制的确立受( )的影响。
11.斯克里文断定:“对目的的考虑和评价是一个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步骤。”按他的观点来看,目标评价很容易使评价人受方案制定者所确定的目的的限制。他建议把评价的重点由“方案想干什么”转移到“方案实际干了什么”上来。因此,斯克里文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为批判( )。
41.对( )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时要适时引导,定期提醒其要专一,不能见异思迁。
22.只要达到任职条件,外国公民也可以担任我国学校的校长。( )
5.1999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讲述了偏远山区水泉小学代课老师魏敏芝面对山村小学学生不断流失,下决心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这体现了20世纪之后教育的哪一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