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内部心理状态与外部行为表现总是不一致的
B
不可能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判断学生的注意水平
C
不能只依靠外部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的注意水平
D
学生都是很好的伪装者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金标尺答案】C。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内容。 学生的注意水平由学生的内部心理状态以及外部行为表现等因素共同呈现,需要从两方面共同考虑。即不能只依靠外部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的注意水平。故C选项符合题意。 A项:内部心理状态与外部行为表现在注意高度集中时会呈现一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项:外部行为表现是判断学生的注意水平的标准之一。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学生都是很好的伪装者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试题
49.在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中,当反应频繁发生,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这叫( )。
62.由于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因此只需听任年轻一代凭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来获得自我的身心发展,不需要额外干涉。( )
7.在“研学游”过程中,下列哪项做法不可取?( )A.遵循“安全第一”原则B.以孩子乐趣为导向C.注重加强亲子关系D.走马观花,只动眼睛不动脑
44.彭老师召开班会,总结同学们近日来的行为表现,体现了下列哪种教师角色?( )
27.心理学家詹姆斯曾假设: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 )。
58.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改造图式的三种机制分别是( )。
54.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以( )为依据。
32.感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视细胞是( )。
24.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 )
66.制定课程目标的唯一依据是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
28.关于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12.学校教育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广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