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教材的课文都是专家精挑细选,符合教学目标的,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支撑,学生不可以不喜欢
B
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生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课文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符合,学生可以不喜欢
C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要因势利导,不要强迫学生喜欢
D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要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应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学习,不能不喜欢
E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知识建构的多样化资源信息,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强迫所有的学生都喜欢
正确答案 :B C E
解析
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它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建构主义看来:(1)知识都是动态变化的,真理也是有适用范围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2)学生在学习时有自己的经验和个体差异,我们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3)学习的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故学生是可以不喜欢课文的。BCE三项正确。 A项与D项均表述学生不可以不喜欢课文,违背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CE。
相关试题
14.下列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8.从教师的教来看,教学环节的基本顺序是( )。①评价 ②备课 ③辅导 ④上课
17.康康的妈妈答应康康,只要他这学期能考进班里前10名,就给他买梦寐以求的汽车模型,为此康康的学习比平时努力多了。这里康康的学习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9.每个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含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元素。
13.刚去幼儿园时,洋洋由于对周围环境陌生,因此十分害怕,每次都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止。几天后,洋洋对环境逐渐适应,不再害怕去幼儿园了。这里洋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学习。
7.14世纪,欧洲学校的课程有算术、几何、天文等,到16世纪,增加了地理和力学,17世纪,又增加了代数、三角、物理和化学等。这说明对教学内容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
6.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50.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是( )。
26.权威性法学著作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10.为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形成性测验。
8.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28.小林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一开始进步很快,但随后就没有什么进步甚至退步,妈妈和小林都很着急,老师却说这是正常现象。下列选项中可以解释老师说法的是( )。